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16|回复: 40

[教育ZT] 张曼菱:考入北大是压抑的胜利

[复制链接]
诗意江南 发表于 2014-7-21 09: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曼菱:女,汉族,云南昆明人,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电视制作人、社会活动家,北大才女。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0年在大学生竞选中作为北大代表,成为当时令人瞩目的候选人之一。1982年以“文科论文第一”的成绩毕业。在校期间,发表处女作《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轰动一时,后改编为电影《青春祭》,饮誉海内外,被誉为中国大陆知青电影的巅峰之作,成为一代人心灵的丰碑。作为“西南联大”的史料抢救者与研究者,她担纲制作的历史文献片《西南联大启示录》深得海内外联大校友认同,为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是2014年3月29日张曼菱在北京大学的讲座实录,张曼菱先生犀利独到,观点极具穿透力,值得您耐心读完。

地点:北大理科教学楼303
主持人:高远东 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高远东:曼菱学长给我的印象很深,那一年北大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我看见,那个场面您是有份的,您在那儿指挥。您对我们后面这几届的学子影响是很深的。下面,请张曼菱学长给我们讲座。
同学们,感谢你们来听讲座。今天天气好,又是周末,我想很多同学应该是外出了。
本来准备讲一些西南联大的故事,谈一下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怎样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等等。我去年九月在三联书店出的一本书《西南联大行思录》,里面全都是西南联大人的口述历史,基本上是小故事。很有趣,你们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然而,看见你们坐在这里,眼睛里带着迷茫,像来听一堂课那样地沉默着和认真着。我忽然改变了主意,我不想讲那些故事啦,因为西南联大的故事离你们实在是太远了。
我说的远,不是时代和时间的远,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远。
你们坐在这里,号称是北大学子,然而,你们离当年的北大学子,西南联大有一种精神源头的隔和远。所以,这些故事解决不了你们的实际问题。
西南联大的学生,他们穿越战火,悲歌向前,读书救国。他们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觉醒的一代精英。而你们,虽然头顶名校桂冠,你们只是“被动成长”和“成功压抑”的产物。
我今天如果讲故事,对我很容易,可以煌煌万言,因为我已经写出了几本书,还做了纪录片。而听故事,对你们也不难。你们都是考试冠军,否则进不了北大。你们会把这些故事当作“知识”与历史一样,转眼就背得烂熟。
然而那又能怎么样?
你们又多了一种死的知识,如此而已。然后你们知道我是西南联大方面的专家。如此而已。
你们是我的师弟师妹,我们有血浓于水的一脉相承的校园情。我们,不该是一只大木桶和一只小木桶的关系。就是说,我把我的知识倒一些给你;而是我要关心你们的成长,你们也想从我这儿明白一些迷茫的问题。
我们之间是生命的呼吸和延续,校园精神的传递的关系。
此来北大,我的初衷是要打动你们,打动你们的思想。而不是又增加一点你们的积累,你们的“知识包袱”。
所以我决定不讲故事啦,我要讲一点我的思想。这些思想并不系统,但是鲜活,现实,能够触动你们,能够触动社会。
我从来认为,那些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之类,是最没有用处的,有用的只是细节,具体的环节。这在哲学上是有一派的。
用几个观点,来传播我给你们讲的思想,我不管它能不能形成“系统理论”,我相信它能进入你们的灵魂。因为它是没有人对你们讲过的。
一 压抑的胜利
你们坐在这里,你们考入了北大,但我并不认为,你们就是天之骄子,就是精英。说实话,我认为,你们能够考入北大的那种因素,那个分数,其实并不是那么光荣,那么有力量,那么有积极意义的。
相反,它是一种消极的标志。
并不是你们真的比你们的同学优越,聪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你们才坐在这里。
而是你们比你们的同学更能够接受压抑,配合压抑,与压抑你们的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配合,服从,压抑了你们青春的个性,是这种对压抑的服从,是你们通过了考试机器,使你们得了高分,进了北大。
我称之为“压抑的胜利”。你们赢了吗?
不,赢的是你们的老师和家长,而你们是这场博弈的牺牲品。
你们这些高分的宠儿,比起你们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你们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泼,少了游戏,少了恋爱,少了美丽,少了俏皮,少了青春,少了分数外的许多最宝贵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恰恰是能够使你们的人生可能幸福和成功的要素。可是为了高分,你们都把它付出了,都把它牺牲了,你们屈从于老师和家长的苛刻要求,拼命压抑自己,才得到了这个结果,考上大学,并且是北大。
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也许他们更多地保留了自己,保留了选择,保留了活力与美丽,他们的人生会可能比你们更加成功和幸福。因为他们保留了更多的对自己和对生活的热情,更多的个性。
我观察到,情商较高的孩子反抗这种压抑最多,而情商其实决定人的成功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在北大这类的名校里近年来会发生所谓精英学生自杀的事件。
这就是考上北大之路成了自我毁灭之路的原因。
因为你们会把这种压抑当作是成功的必要,当作是人生正面的经验,误以为就这样被动地学习,生活,加大对自己的压抑,就可以完成一个成功的人生。这是一个太大的谬误。
这种对人生和事业理解和开始的谬误,必须停止!
你们必须重新评估自己考上北大这件事情,必须重新总结自己为什么能上北大这个消极的经验。
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正在改变中。你们曾经搭上的那班考试车高分车,也在发生变化,在发生一种宽容的合理的具有多种选择性的变化。
你们是过去消极考试的产物,如果不能够迅速地调整自己,调动生命的真正活力,那么一条路走下去,你们死定了!
有个叫坎贝尔的人说过:“最坏的生活,是没有选择的生活。”
你们正是从那样的生活中走过来的。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对我说过:西南联大的学生,不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每个人都像一粒种子一样,而教育是配合这个学生的个性来实施的。
可你们却是被压成了“一个模子出来的”,你们的样子不是你们所选择的。对于你们而言,选择太有限,可能是选择一个发夹,一件名牌衣服这样的无价值无意义的选择罢了。
更多的时候,你们不敢说“不”,更不敢说“我要”。所以,你们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娇,而却在大方向上完全服从的孩子。
这就是今天中国家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大失败。
古人说:“入门须正,立意要高。”
我的师兄钱理群说:当今中国教育的败绩始于中、小学。这是看到你们的根子不正啊。你们是被种歪了的一代。
你们必须猛省,立即进行自我纠正。
你们没有真正自我的阅读,你们不知道天下与历史,你们知道的只是媒体和网络上的浮浅信息。你们没有个性,因为你们一生没有选择和经历过真正的历险。
李政道中学毕业后,就遇上日本入侵。他一个人可以跋山涉水,从沦陷区来到云南,寻找他心目中的恩师,他一生学业的引路人。他曾经遭遇翻车,受伤,住院,然后他成功到达昆明。他在一个叫岗头村的昆明郊区,敲开了一间农家的房门。他未来的恩师吴大猷正在里面照料着自己生病的妻子。
李政道泰然经过了吴大猷的一道道物理题目,一次次地让吴大猷感到惊讶,最后震动和狂喜,第二天吴老师到西南联大的物理系就说:“各位,我发现了一个物理奇才。”
从此李政道受到吴老师和西南联大诸位名师的精心培养。
这样的道路,你们能走吗?
李政道正是在你们这样的年龄。无数的西南联大学子在战火中都进行了自我选择,他们选择了脱离沦陷区,为国读书,他们吃尽辛苦,长途跋涉,到达昆明去念书。
自我选择,经历艰辛危险去完成这个选择。
你们能做到吗?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快乐鱼 发表于 2014-7-21 09: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敢说真话的人!
三毛 发表于 2014-7-21 09: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辟!
 楼主| 诗意江南 发表于 2014-7-21 09: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晚秋版主写给论坛的一句话:让孩子压抑的天性,都释放出来。压抑天性,可能带来表面的成功,但失去的可能是一生的快乐之源。与本文不谋而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四叶苜蓿 发表于 2014-7-21 13: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也有点偏激,时代不同,所走的路不同,无论如何北大学子大部分在各方面还是优秀与普通大学的。现在的孩子,怎样做才叫不压抑?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红三兵 发表于 2014-7-21 20: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说:“入门须正,立意要高。”作者尖锐地指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但还是没有给出如何在释放天性的状态下,为思想,为志向,为个人奋斗而求学的完整答案。指出问题,最好附上一个至少是建议性质的答案。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7-21 21: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7-21 21:29 编辑

孩子们是无可奈何迎合了现在教育,但北大(或者扩展到若干名校)的孩子并不是都没有思考、没有选择的

如何让更多的孩子不被压抑,是中国教育面临的难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憧憬 发表于 2014-7-21 22: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学生,你能要求他什么?学习的年龄当然得读书,书读得好当然应该上北大。孩子即使被压抑,他能怎么着。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这些不是学生考虑得了的事。
江上渔夫 发表于 2014-7-22 02: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请注意,这是当年活泼泼的孔子,不是程朱理学后的死圣人孔子。追求知识、追求道德者,心志之坚,笃行之诚,谁能超过他老人家?即便是他,也是到70岁方敢说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的天性是什么?西方哲人培根说,人的天性是野生的花草,需要修剪移栽(大意如此)。中国人说,食色性也。无论是谁,都无法否认人的天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消极负面的。压抑、控制、化解消极因素,鼓励、支持、推动人性中向上的一面,这难道不是人类成长的必然吗?不经历必然王国,怎么会抵达自由王国的彼岸?在论及自由与压抑的关系问题时,仅仅从消极的否定性方面去理解所谓的压抑是不成立的。释放天性,听起来不错,但经不起推敲。一些专家的言论,醍醐灌顶的、震聋发聩的、洪钟大吕的,往往水份很多,听过就算了,别太当真。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红三兵 发表于 2014-7-22 09: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三兵 于 2014-7-22 09:17 编辑
诗意江南 发表于 2014-7-21 09:59
晚秋版主写给论坛的一句话:让孩子压抑的天性,都释放出来。压抑天性,可能带来表面的成功,但失去的可能是 ...


晚秋先生的大论,我也看多了,也看到那个观点。在这里稍修改一下:让孩子被压抑的,正面的天性,都释放出来吧!
最近有一位当年考上清华的儿时小伙伴携全家四口回国省亲,听他及清华夫人介绍了许多国外学习生活情况,大开眼界。他们的儿女,一个在麻省理工本科三年即读完,一个在加拿大麦吉尔也只读了三年就完成本科,这是结果,但有意思的是他们的高中,的确相对来说不压抑学生的天性。恰好晚上看新闻,说了一所北京创新的所谓个性化中学,我就笑了,这基本是山寨,山寨的质量如何还要再看。另外说一下,两孩子大多数时候在国外长大,普通话还说得不错的,只是偶尔冒几句英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2-28 11:34 , Processed in 0.19989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