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07|回复: 1

[资讯ZT] 中国何时能有世界闻名科技期刊

[复制链接]
秋枫 发表于 2018-11-17 09: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何时能有世界闻名科技期刊
发布时间:2018-11-06 16:34 来源:光明网 作者:詹媛
  在过去100年中,80%以上的世界科技创新成果首先发表在科技期刊上。科技期刊是全球科技人员公开发表科技成果的信息平台,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科学界争取话语权、维护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的重要阵地与平台,是科技前沿成果首发权的重要证明。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拥有5052种科技期刊,已进入了世界科技期刊数量大国行列,但与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科技期刊数量多而不强,学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偏弱,资源整合能力和融合发展能力不强,缺少世界闻名的科技期刊。

  如何提升我国科技期刊质量,吸引全球的优秀科技成果在我国首发,并为我国所用?日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新闻出版署共同主办,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新闻出版局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湖北武汉举办,多位专家为我国的科技期刊发展开言纳谏。

  缺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共有科技期刊5052种,其中约90%诞生于近40年。其中,基础科学类期刊有1559种,占总数的30.84%,应用技术类期刊有2297种,占总数的45.47%,医药卫生类期刊有1196种,占总数的23.67%。

  “科技期刊自问世以来就是展示创新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传播科学文化、传承科技进步的重要平台,既是记载科学发现与激发创新思想的主要载体,也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学术影响力上已有部分优秀期刊进入世界先进阵列。根据2017年知名智能信息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期刊引证报告》,已有《光:科学与应用》《真菌多样性》《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国物理C》等期刊的排名进入或接近所在学科前5%,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较高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先锋。

  尽管已是科技期刊大国,也有少量刊物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但与科技强国和世界一流期刊相比,我国科技期刊数量多而不强,学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偏弱,资源整合能力和融合发展能力不强,缺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宋军说。

  据美国著名的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统计,全球科技期刊现在共有4.2万种,美国占了20.4%,而我国仅占7.9%。根据科睿唯安所发布的2017年《期刊引证报告》,我国进入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各学科最具影响力Q1区的期刊近年来增长速度很快,已经达到了46种,但这也仅占该区总量的2.1%,而美国则占了46.8%,一共有1050多种。

  在中国药理学会原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副院长杜冠华研究员看来,论文量大质低、资源集结困难、品牌缺乏号召力、传播渠道平台少是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不能适应我国科学研究活动大幅提升能力、建成世界主要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创新需要,不能适应一流科技人员在国内发表一流论文的学术需要,也不能适应学术出版行业形成品牌、占领主导地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发展需要。”

  好论文“肥水外流”严重

  中国不是没有好论文,但“肥水外流”严重。来自中国科协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科技期刊发文总量109.7万篇,在国际科技期刊发文总量约23.3万篇;到2017年,在国内科技期刊发文总量不到103万篇,但在国际期刊上发文总量已超过35万篇,且国际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均已位居世界第二。在物理学、化学、生物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近10年世界最高被引前50名论文中,我国作者的论文基本上都是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的。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科研评价“重洋轻中”的导向作用。也就是说,在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职称、资助、奖励等考核评定过程中,“论文至上包打天下”,在考核评价中主要看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文章,对国内优秀期刊认可度不高。这“导致一些科技工作者为发论文而写论文,一些期刊为提高影响因子而做影响因子”。而在科研评价这个指挥棒上所形成的对国际数据和期刊的依赖性,直接导致中国优秀论文争相到国外期刊发表,中国的科研成果无偿由国外编辑评判,创新成果最先在国外期刊首发。

  《力学学报》主编魏悦广坦言,由“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院士联合国内力学和工程界大师们创立的《力学学报》作为我国力学学科的重要期刊,尽管在国内力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发展也受到了来自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评价体系的冲击”。魏悦广说:“如何在不利的环境下闯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其次,如何创造出一种文化凝聚力,培养力学工作者文化自信、学科自信,吸引他们把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力学学报》上,这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

  “孤军奋战”导致影响力难以提升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大多数以单刊出版为主。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的统计,仅出版1种期刊的出版单位有4205家,占期刊总数的83.75%,没有形成爱思维尔、施普林格这类世界著名学术出版集团同时出版2000多种期刊的集约规模效应。

  这种大多数科技期刊长期延续传统“小作坊”办刊模式,使得编辑部在实际运行中,在把握学科前沿、引导学科发展、紧跟学科进步、掌控办刊方向等方面能力显然偏弱。分散、孤立的经营模式还导致期刊自身融合发展能力不强,在应用先进数字出版技术、打造国际化自主经营平台、加强传播营销、培育编辑出版人才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的科技期刊这些年来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时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情况。”杜冠华说。各个期刊“孤军奋战”使得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出版领域品牌影响力和传播能力较低,而能与国外出版机构相抗衡的大型综合数字出版平台的缺失,给国际上的大型学术出版集团“乘虚而入”的机会,他们瞄准了中国庞大的论文市场大量涌入,直接在国内抢夺稿源,使得我国的科技期刊发展长期受制于人,知识产权外流。最终出现“花钱在国外的科技期刊发表论文,自己要阅读时,还要花钱买回来这样‘两头在外’的不利局面”。

  急需“输血”与“集群发展”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就是能发表世界范围内最具原始创新价值的一流创新成果,并满足其传播需要的期刊。例如有百年历史的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或是由英国皇家化学院于2008年创刊,短期就蜚声国际的《能源与环境科学》。它们的定位都瞄准最高的学术质量标准和学术影响标准,吸引最关注创新价值的群体,提供真正一流的创新价值的判别服务和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它们在对前沿问题的把握,学术话语权与影响力,行业资源领导力等方面都具有世界一流的水平,同时也具有极强的期刊编辑专业人才培养力和品牌塑造与经营能力。

  对标世界一流期刊,打造中国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必须加快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明确建设目标,“针对弱项缺啥补啥”。

  与会专家们认为,对于目前发展基础较好、学术影响力指标已经进入国际同类期刊前列的中国期刊,以及一些在国际上具有学科优势、但期刊空缺的重点研究领域,要重点给力、精准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实质性“输血”。在这一方面,中国科协目前已经制定了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登峰计划等科技期刊支撑计划。

  同时,还要推进科技期刊转型升级,搭建“国家数字出版传播平台”。提升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知识服务与传播能力,改变我国科技期刊依靠外商进行信息发布和传播的不利局面,最大限度地实现我国优秀科技资源和论文的开放共享。

  “以前我们评价一种期刊,看它的发行量,我想将来我们更重要的是看产生了多少社会效益,这种社会效益就是有多少人阅读了你这个期刊的内容。当然,这样的融合发展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以及我们现代的技术和方法。”杜冠华说,“在科技期刊融合出版这一方面,国外也做了大量的尝试,从国际融合出版发展的特点可以看到,他们善于利用新型出版的技术和标准,这一点我们应该加速,不仅要利用这种技术,也要建立我们的标准。同时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渠道,这也是我们期刊一个重要的任务。”

  他建议组建“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传媒集团”。即选择3~5个具有代表性的期刊集群进行试点改革,做大做强科技期刊集群,并给予适当试点政策支持,寻求试点突破,提供试点改革经验。通过顶层设计,强力推进,培育“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传媒集团”,有效参与国际竞争。

  “在科技期刊上我们的确有差距,但毫无疑问的是,正像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一样,中国的科技期刊应该也会以更高的加速度,走到世界前沿。我们已具备了相应的学科基本条件,我们得有信心。”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光:科学与应用(英文版)》的主编曹健林说。

  (本报记者 詹媛)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闲庭漫步 发表于 2018-11-24 16: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中国的科技足够强大时,自然就应该有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2-28 11:03 , Processed in 0.1838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