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799|回复: 5

[教育ZT] 如何定义知识?

[复制链接]
成功后的思索 发表于 2018-12-5 11: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定义知识?
                    ——《思维方法高级教程》精讲(1)
                  
当你经常使用一个概念而说不清这个概念的定义时,你就是仅仅知道这个概念的一些外延,而不知道这个概念的内涵。如果是日常闲聊,这已经足够了。如果你是在参与一个对准确度要求更高的讨论时,你就还需要能定义这个概念,你就还需要能用明确的语言来描述这个概念的内涵,即全部外延的共性或本质。否则就极容易出现几个讨论者所使用的概念符号一样而概念内涵不同的情形,这时讨论就一定会滑入毫无结果的狡辩泥潭。知识就是众多这样的概念之一。
古希腊时代的柏拉图认为,知识就是满足了被验证过、被认为正确、被人们相信这三个条件的陈述。这是一个至今仍在被人们广泛使用的知识定义。然而,我们也不能忘记,柏拉图的知识观是知识稀缺时代的知识观,也是知识发现者稀缺时代的知识观,虽然知识定义的落脚点是“陈述”二字,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由自主地都会放在“被验证过、被认为正确、被人们相信这三个条件”。这个知识定义的缺陷就是忽略了知识所隐含的假设前提,把极少数知识创造者在特殊环境中的验证和众人在多样化环境中的再验证分离了,把发现知识的前提条件与应用知识的现实条件分离了,把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分离了。这样的知识定义很容易让知识成为游离于现实之上的教条,很容易让知识的学习者成为记忆的机器。
到了我们所处的知识爆炸时代,我们需要把关注的焦点从柏拉图知识定义中的“被验证过、被认为正确、被人们相信这三个条件”转移到“陈述”,进一步揭示知识到底是什么样的陈述。
按照这样的思路去研究知识,就不得不首先回到我们为什么要去发现知识这样的原始问题。
如果仔细回味就会发现,尽管有显著和不显著的区分,我们人类的多数行为都具有预期性或目的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多数的行为在行为之前就已经有一个我们想要的行为结果。
例如,我们在工作多年以后再脱产研习,是因为我们预期那样将更有能力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条理化、系统化;我们早上七点从家里出发是因为我们预期能在八点半之前赶到工作单位;工厂老板决定减少产量是因为预期该产品将滞销;中央银行不愿意降低银行基准利率是因为预期通货膨胀有可能加剧……
当我们有了预期而实际行为尚未产生结果之前,我们就忐忑不安,我们用紧张或焦虑来描述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当我们的实际行为结果与预期的一致,我们就心情愉快,我们用成功这个词来描述这种愉快的心情;当我们的实际行为结果超出预期,我们就格外地心情愉快,我们用激动这个词来描述这种格外愉快的心情;当我们的实际行为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我们就心情沮丧,我们用失败这个词来描述这种沮丧的心情;当我们的实际行为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我们就格外心情沮丧,我们用痛苦这个词来描述这种格外沮丧的心情。
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紧张、焦虑、愉快、成功、激动、沮丧、失败、痛苦所组成的。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地出现愉快、成功、激动,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少地出现紧张、焦虑、沮丧、失败、痛苦,我们开始重视学习和掌握“知识”。我们从书本上学习文字记载的知识,我们在交谈中学习口口相传的知识,我们还通过模仿学习一些难以言传的知识。
明确了我们发现知识的目的,再进一步确定柏拉图知识定义中的“陈述”到底是什么样的陈述就容易多了,再进一步找出知识爆炸时代的知识定义就容易多了。
如果追根溯源,如果揭开知识的语言符号化的表象,就不难看出,知识就是人们通过长期观察所发现的当一些实际现象出现以后,同时或者紧接着会出现另一些实际现象的反复性或规律性,知识就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参照的反复性或规律性。
知识一定是现象之间相互参照、相互比较的结果,它可以是一些现象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反复性或规律性,也可以是一些现象与另一些现象相比较的结果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反复性或规律性。如果没有事物的变化,知识就不存在;如果没有在事物之间所进行的参照和比较,知识也不存在。
例如,人们不止一次观察到直接喝水塘里的水容易拉肚子,而将水用火烧至沸腾以后再喝则很少出现拉肚子,于是人们就发现了喝开水更卫生的知识;再如,人们观察到一块土地连续耕作的产量总是少于隔一年耕作一次的产量,于是人们就发现了休耕和轮耕的知识;再如,人们观察到用一些特定的符号来代表已经发现的知识时,记忆知识就变得更容易了,于是人们就发现了表达知识的知识……人类就是这样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一些实际现象出现以后同时或者紧接着会出现另一些实际现象的反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可以不夸张地说,整个人类进化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掌握知识以避免行为盲目性和提高行为效率的过程。在尚未产生语言文字的人类社会早期,知识大都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难以言传、难以传播的形象化知识(参阅本书第二章关于形象思维的描述)。到了语言文字足够多的时期,知识大都是易于表达、易于传播的概念化知识(参阅本书第三章关于概念性思维的描述)。
能通过观察来发现知识是人类的聪明之处,人类另一个更加聪明之处是会通过学习来加速传播别人已经发现的知识。这种知识共享大大加快了人类进化速度。
在早期,许多知识的学习和传播可能是通过神话或“宗教禁忌”的形式完成的。那时的神话或宗教促进了人们的集体行动,人们的集体行动反过来也加速了通过神话或宗教来传播知识的进程。例如,在早年的中东地区,猪总是旋毛虫的携带和传播体,人们没有现在的科学分析知识,但人们用教义的禁忌来阻止人类食用猪肉。再如,在早年的欧洲地区,人们模模糊糊地观察到了一些自然变化和人类行为的知识,但那时尚没有足够多的精确概念来描述这些知识,于是,人们用神的名义,用无须较多涉及科学因果性的教义来汇总已经发现的知识。《圣经》其实也是当时的百科知识全书,教堂其实也是当时传播知识的中心,教士其实也是当时传播知识的使者。
到后来,随着知识总量的不断积累,也随着描述知识的语言符号越来越丰富,被人们称作科学精英的少数知识原创者开始用“科学分析方法”和精确性概念,将众多碎片化知识分门别类,加以系统化和规范化,形成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机械维修技术、电工技术等专门知识学科,并且建立了用以传授各类知识的专门场所—学校,从此,人类学习和传播知识就更加快捷、便利了!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闲庭漫步 发表于 2018-12-7 18: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创+苏-飞飞 发表于 2018-12-10 19: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无处不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成功后的思索 发表于 2019-10-2 07: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如此!需要一个准确的知识内涵来概括如此广泛的知识外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成功后的思索 发表于 2022-5-10 15: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只要一个现象的出现与另一个现象的出现之间有联系、有规律,知识就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成功后的思索 发表于 2022-5-10 15: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文献:《思维方法高级教程》第2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12-27 18:02 , Processed in 0.31669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