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98|回复: 21

[转帖] 中国科大院系介绍

[复制链接]
兰草 发表于 2014-12-7 22: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兰草 发表于 2014-12-7 22: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院系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2014-11-25 [url=]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url]

   少年班学院

---学院概况---

    1978年3月,在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大力倡导和热心支持下,在邓小平、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其目的是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推动中国科技、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少年班的出现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实践。
  1985年,在总结和吸收少年班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针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仿照少年班模式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简称试点班,又称零零班),两类学生由少年班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少年班的办学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国内外教育家、科学家的充分支持和肯定。
  2008年,在少年班创办30周年之际,成立少年班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少年班学院开办了创新试点班。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对科技创新人才需求的迫切,为了更好的培养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少年班学院在智力超常、创新能力强、成绩特别优异的高二及以下学生中进行选拔培养。

    2013 年7月,中国科大少年班30多名首届毕业生回到母校,叙说青春与感慨——集体过“50 岁”生日,追忆往昔情谊,回到课堂听讲体育健身课,在校园流连,在郭沫若广场合影,在学生食堂重新体味大学生活……度过了几天重聚首“再同学”的美好时光。


---培养目标---


    少年班自创立以来,坚持从“破格选拔,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出发,不断探索和改善教学管理模式,倾力保证少年班教学和管理的开展。三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凝练成了“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基础与创新并重”的办学理念和重基础、“轻”专业,注重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的宽口径个性化培养模式。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定位为培养未来10-20年后中国乃至世界上学术界、产业界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

    在培养模式上,少年班以“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的先进模式,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学生进校后先打基础,进校后一至二年不分专业,首先集中强化数学、物理、英语和计算机科学等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接近相关专业的要求,同时强调对现代科技前沿的了解和人文素质教育。一至二年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志向和潜力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实行在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学习,结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在导师的指导下跨学科、提前选修课程,提前进入科研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活动等,也允许学生根据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学习进程,实行弹性学制。

    2013年4月19日出版的美国Science(《科学》)杂志以“The History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School of the Gifted Young”为题专篇报道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院。杂志从专门的学生选拔方式、独特的课程体系、学生培养成果、“为未来创造领导者”的办学目标等四个方面,对我院的历史和成就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且称赞少年班学院的办学是一项对中国优秀学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进一步扩大了少年班学院的影响力,促进学院与国际接轨,继续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思路。

本科招生专业:少年班、创新试点班
本科培养专业: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专业


---校友风采---

    少年班最早的毕业生年龄才40多岁,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阶段,在各自的行业里已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他们中有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获得者。50多人在国内科研机构或高校担任教授,有近100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担任终身教授。少年班学院还走出了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美国贝恩斯坦公司总裁陈一栋,德意志银行中国分行总经理高峰,凯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QIAGEN)亚太区总裁施晨阳等海内外经济、IT、金融、制造等领域的精英。

---国内外高校---

骆利群(1981级少年班),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生物学系教授

邵中(1983级少年班),耶鲁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庄小威(1987级少年班),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教授。

江红雨(1988级00班),哈佛大学生物统计系任教。

牛天华(1988级少年班),哈佛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任教。

范汕洄(1988级00班),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熊伟(1989级少年班),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蔡天西(1991级少年班),哈佛大学生物统计系副教授。

马双鸽(1994级少年班),耶鲁大学生物统计系任教。

尹希(1996级少年班),哈佛大学物理系任教。

胡天跃(1978级少年班),北京大学教授

翁征宇(1978级少年班),清华大学教授

袁睿翕(1980级少年班),清华大学教授

刘磊(1985级00班),清华大学教授


---工商企业界---

张亚勤(1978少年班),美国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

郭元林(1978级少年班),清华紫光集团总裁

刘中青(1982级少年班),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投资基金副总裁

施晨阳(1982级少年班),德国QIAGEN公司亚太区总裁

陈晓薇(1983级少年班),商界女杰,曾任中华网总经理、第九城市总裁

黄沁(1984级少年班),香港诚信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骆小春(1984级少年班),美国汇丰银行高级副总裁。

李逊(1985级少年班), WebExInc.副总裁

杨竞霜(1986级少年班),高盛高华公司(Goldman, Sachs & Co.)副总裁

李俊凌(1987级少年班),阿里巴巴集团参谋部副总裁,中国雅虎社区、资讯与通讯业务总经理。

陈春(1989级00班),蓝驰创投基金(BlueRun)中国区投资总监。

郑小立(1990级少年班),创维集团信息中心总监。

赵雷(1995级少年班),北京泰通公司副总经理。



---毕业去向---

    少年班的群体优势不仅体现于在读学生的优异表现,更多的体现在校友的杰出成就上。在已毕业的少年班学生中,约80%毕业当年就考取了国内外研究生,近三年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学生均超过了80%。上世纪80和90年代,全国大多数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录取比例不过10%左右,而科大少年班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比例超过70%。在81-87年中美联合招收赴美研究生(CUSPEA)中,少年班考取45人,其中夺得全国总分前5名的有7人。80级少年班学生全部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在前十届中,有38%的学生提前一年毕业并考取研究生。2013届本科毕业生199人,其中出国留学98人,占49.3%;保送和考取国内研究生81人,占40.7%,工作等20人,占10%。





 楼主| 兰草 发表于 2014-12-7 22: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院系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4-11-26 [url=]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url]

——学院概况——
数学科学学院(原数学系)于1958年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亲自主持创办并担任系主任,关肇直、吴文俊、冯康、龚昇、王元、万哲先、陆启铿、石钟慈、林群、张景中、陈希孺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曾在此任教。本院为首批全国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长江学者特聘岗位设置学科,并获得首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数学所有博士点),2007年成为首批一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建设学科。为吸引高水平的学者来我院讲学,学校为本院设立了“华罗庚大师讲席”及“吴文俊大师讲席”。


         ——师资队伍——
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创业, 本院现已形成一支力量雄厚,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院长为马志明院士。现有教授30多位,副教授50多位,其中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10名,教育部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10多名。年轻学者均具有国内外博士学位,形成了求实创新的治学风格,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科研成果——

自九十年代以来,本院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两项,中科院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两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经中科院批准,1983年成立了数学研究所,2010年又成立了吴文俊数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合肥分中心,主要任务是从事数学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学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的研究组在三维打印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成功实现了“经济节约型”三维打印的结构优化设计与验证。该研究成果论文被计算机图形学领域顶级会议SiggraphAsia接收,并全文发表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唯一的一区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上。我校是该研究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其中第二作者王扬抟风(2010年从南京市金陵中学保送我校)现为我校本科2014届华罗庚班学生。该研究成果受到三维打印业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等都进行了报道。
为吸引高水平的学者来我院讲学,启发广大学生吸收先进的学术思想,让更多师生受益于国内外的优质师资力量,我院开办“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合肥分中心报告会”、“吴文俊数学重点实验室吴文俊讲座”等系列学术交流活动。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数学会Steele终身成就奖获得者George Lustztig教授作学术报告。
——培养目标——
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打好基础、淡化专业、提高素质,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和创造性才能的从事数学研究和应用的优秀人才。为此,本院注重加强基础课的教学,同时开展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等多种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基础和综合运用数学与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9年起,本院、少年班学院和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联合创办了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共同培养世界级的精英数学人才,“华罗庚班”每年选拔30人左右。
本科招生专业:数学类
本科培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 我院4位校友获第27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报告邀请

2014年第27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公布了确认的45分钟报告人名单,共有14位华人科学家收到邀请,其中我院校友舒其望(1977级)、袁亚湘(1982级硕士)、韩琦(1985级硕士)、沈维孝(1991级)等4位校友收到来自大会的报告邀请。国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Mathematicians,简称ICM)是由国际数学联盟(IMU)主办的全球性数学学术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开幕式上颁发菲尔兹奖、奈望林纳奖、高斯奖和陈省身奖。国际数学家大会自1897年至2010年的113年间共主办26届,其中有14届邀请华人学者作报告,其中科大校友有:华罗庚(1958年主持创立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吴文俊(1958年--1970年担任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副主任)、马志明(1981级硕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学院院长)、严加安(1959级)、李岩岩(1977级)、陈秀雄(1982级)、鄂维南(1978级)、邵启满(1988级博士)等。


  • 我院两位同学被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录取

2014年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国际招生结束,2010级华罗庚数学英才班钱子诚同学(来自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和数学科学学院李岑思同学(来自四川绵阳外国语学校)经过严格选拔,过关斩将,被巴黎高师数学系录取,其中钱子诚同学在所有国际考生中的获得第一名。巴黎高师是培养未来科学家特别是数学家的圣地,其校友包括12位诺贝尔奖得主和10位菲尔兹奖得主。其数学专业也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整个法国数学界顶尖数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巴黎高师毕业生。巴黎高师面向全球每年招收10位数学系国际学生,今年在我国招收了4位学生,另外两位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毕业去向——
多年来, 本院毕业生遍布海内外,他们中有的已成为有影响的数学家,有的凭借自身的深厚数学功底,走进计算机、信息、经济等应用领域并做出突出成绩。校友中有中科院院士4人,7人在世界数学家大会受邀作45分钟报告,20多人入选长江学者、或者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60余人任教于欧美大学,包括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主任舒其望、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鄂维南、Rutgers大学教授李岩岩、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陈秀雄、巴黎六大王东明教授、巴黎十一大李皓教授等。每年的毕业生中,约50%左右获得美国或欧洲著名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约30%被保送到中科院相关院所或国内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2013届本科毕业生87人,其中出国留学38人,占44%;保送和考取国内研究生28人,占32%,工作等21人,占2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兰草 发表于 2014-12-7 22: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院系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2014-12-01 [url=]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url]

——学院概况——

物理学院物理学院由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天文学系和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组成。物理学院内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3个(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由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天文学系和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组成。物理学院内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3个(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基础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星系与宇宙学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物理电子学重点实验室),同时,学院还紧密依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物理学院的学科领域涵盖物理学、天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4个一级学科,包含光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生物物理、天体物理、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光学工程等11个二级学科。物理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天体物理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



——师资队伍——

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赵忠尧、施汝为、钱临照、马大猷、吴有训、彭桓武、钱三强、朱洪元等曾在各系担任重要职务并执教多年。现任院长为欧阳钟灿院士。现有教职工242人,其中教授99人(博导93人),副教授69人。教授中有中科院院士1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35人。学院设有“严济慈大师讲席”和“赵忠尧大师讲席”,并聘请国内外近百名学者为兼职和客座教授。


——科研成果——

   

    物理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以及大科学工程建设,承担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 计划”、“973计划”、“211工程”、“985工程”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科研项目。物理学科在国际ESI排名列全世界大学第32位,总引用数和单篇引用数均列国内高校第一位。2008-2013年间本学科在《Science》和《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47篇论文,在《Phys Rev. Lett.》上共发表396篇(第一作者单位发表77篇),均居国内物理学教学和研究单位之首。2002年以来,学院有1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有5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有12项成果20多次入选国际物理学重大年度进展、国家科技部年度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是国内高校成果入选最多的学院。


——培养目标——

物理学院以培养物理学前沿和与物理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的领军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创新精神。学院的物理学和天文学均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首批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本科生前期主要进行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实验动手能力训练,后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和能力分别在11个二级学科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通过所系结合,物理本科教育还设有英才教育的“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赵忠尧应用物理英才班”,“天文英才班”,“钱三强英才班”,“杨澄中英才班”,“天眷英才班”,“尚光英才班”,“技术物理英才班”,“王淦昌英才班”,“黄昆英才班”等10个英才班。多年来,物理学院所属各系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包括16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9名美国APS Fellow,多名从事国防事业的将军,以及活跃在国际科学研究前沿的年轻学者。

本科招生专业:物理学类

本科培养专业: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天文学



2013年7月1日,首届未来物理学家国际夏令营(2013 Future Physicist International Summer Camp)在我校举行。来自牛津大学等多所国外名校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的优秀学生相聚在这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夏令营活动丰富,既有物理学前沿进展报告,还将进入相关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并体验茶道、陶艺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为有志成为未来物理学家的各国学生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推进学生国际化培养、促进国际交流、提升国际知名度。


    2013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比利时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以表彰他们成功预测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真正计算和实验证明出上帝粒子存在的则是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团队,毕业于中国科大物理学院计昊爽(当时28岁),则是第一个计算到上帝粒子的人。2012年6月25日,计昊爽首次计算得到了5倍西格玛(sigma)的显著度,这在科学界被认为已经证明了上帝粒子的存在。2012年7月4日,CERN的科学家们宣布:在耗费长达30年时间、投资超过90亿美元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毕业去向——

物理学院毕业生就业、深造的前景十分优异。本科生毕业时读研率达到80%以上,在国内高校中获得国外大学全额奖学金资助出国留学的比例最高,2013年本科毕业生人数278人,其中获全额奖学金被国外或境外大学录取人数11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2%,赴著名大学人数众多,比如哈佛大学2人、麻省理工学院2人、斯坦福大学3人、普林斯顿大学2人、耶鲁大学4人、芝加哥大学2人。保送和考取研究生11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0%,继续深造科研单位及大学主要有:中国科学院各研究院所(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代物理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等)共计29人,中国科大75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高校8人。就业的毕业生大多进入著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高技术企业工作,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楼主| 兰草 发表于 2014-12-7 22: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院系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4-12-02 [url=]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url]

——学院概况——

学院成立于1996年7月,历任院长为朱清时院士、俞书勤教授、钱逸泰院士、吴奇院士,现任院长为李灿院士。学院现由化学物理系、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五部分组成。学院内建有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先进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同时,学院依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学院的学科领域涵盖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包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可再生生物质洁净能源、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与材料加工工程等11个二级学科。学院的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均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98人,教授81人。其中,两院院士11人(含双聘),已到位的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A类4人,B类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1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2个(2003年,2011年),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2005年,2007年,2011年和2012年)。


——科研成果——

学院承担和参与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等科研项目,每年科研经费逾6000万元。自2000年以来,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7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学院每年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其中高区论文(I区和II区)占50%以上,高水平文章呈逐年递增趋势。

2013年发表论文和获奖情况

● 以2012年“JCR”SCI分区为准,以中国科大为第一单位发表在I区的SCI论文190篇(截至时间2013年12月31日,检索系统为Web ofScience)。

● 以2012年“JCR”SCE分区为准,以中国科大为第一单位发表在II区的SCI论文191篇(截至时间2013年12月31)日, 检索系统为Web ofScience)。

● 《有机小分子和金属不对称催化体系及其协同效应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6项

● 授权专利30项,申请专利65项。

● 在国外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任职54人次



2013年代表性科研成果

◆“提示C60分子电致发光机制和行为”,相关工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4814-4817)

◆“分子反应立体动力学”,相关工作发表于:Angewandtc Chemic,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3, 52, 1013-1016]

◆“Rh(III)催化C-H活化氰基化反应”,相关工作发表在J. Am. Chem. Soc. 135 (2013):10630

◆“碘催化下磺酰肼对吲哚的区域选择性硫醚化反应”,相关工作发表在Angew. Chem.Int. Ed. 2013, 52, 4929-4932

◆“磷酸氧钒类石墨烯结构实现高能量密度柔性超级电容器”,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Commun. (2013, 4:2431)

◆“一维纳米结构基元的宏量制备及其宏观尺度组装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发表美国化学会《纳米通讯》 (Nano Letters 2013, 13(8), 3589-3593);

◆“高性能电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性能调控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应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Soc. Rev.》的要求,发表综述(Chem. Soc. Rev. 2013, 42(7),2986-3017)

◆“金属表面氧分子活化研究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J. Am.Chem. Soc. 2013, 135, 3200)

◆“研究发现氮气与氧气在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光催化形成硝酸盐”,该成果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

◆“智能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ScientificReports》上(Sci. Rep. 2013, 3:1024)

——培养目标——

学院以培养从事前沿和交叉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制开发的领军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化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科生前期主要进行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实验动手能力训练,后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和能力分别在11个二级学科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通过所系结合,学院本科生教育还设有“卢嘉锡化学科技英才班”和“师昌绪材料科技英才班”。多年来,学院所属各系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包括多位两院院士和活跃在国际科技前沿的青年学者,为国家的科学教育事业,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科技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科招生专业:化学类、材料类

本科培养专业: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六名校友入选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榜单

世界一流的企业及专业情报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发布了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榜单(TOP 100 CHEMISTS, 2000-2010),依据过去十年中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影响因子而确定,约100万化学家在汤森路透认可并收录的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成果,能入选“顶尖一百”表明他们是百万化学家中最优秀的万分之一。共有12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科大化学院6位校友。他们分别是:杨培东(1988级,排名第10)、夏幼南(1982级,排名35)、段镶锋(1992级,排名31)、林文斌(1983级,排名54)、殷亚东(1992级.排名55)、孙玉刚(1992级,排名61)。


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0年3月,2009年初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同年化学专业成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自建设以来,紧密围绕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目标,中心在硬件环境升级、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2012年8月,中心已整体搬迁至新建的环境资源楼,完成了全面再建和升级。中心已构建形成涵盖基础型-综合型-研究型内容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面向化学院、少年班学院等5个学院16个专业本科生,开设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课程。

——毕业去向——

    学院本科毕业生的深造和就业前景十分优异,其中8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进入国内外大学或研究院所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全额奖学金被国外或境外大学录取的人数众多,其中获得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全额奖学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13届本科毕业生196人,其中出国留学84人,占43%;保送和考取国内研究生85人,占43%,工作等27人,占14%。





 楼主| 兰草 发表于 2014-12-7 22: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院系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4-12-03 [url=]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url]

——学院概况——

生命科学学院由我国著名科学家贝时璋先生创建,由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系、神经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系统生物学系(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合办)和医药生物技术系(与中国科学院广州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合办)组成。学院拥有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两个研究部、中国科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与教学机构,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物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生物学一级重点学科和生物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单位,本科生物科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参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和上海生命科学院联合建立“贝时璋生命科技英才班”。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授57人,副教授2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引进人才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科技部“973计划”和基础科学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30人。教授中70%是近年来从海外吸引的优秀学术带头人。结构生物学群体和免疫学群体分别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基础生物学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学院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聘请大批院所专家为学生上课和讲学。



——科研成果——

学院承担了一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211工程”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科研项目和基地建设项目。以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基础性为先导,以学科交叉为纽带,学科设置新颖、前瞻;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在一些生命科学前沿领域中取得了重要科学研究成果。在21世纪生命科学前沿学科:结构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认知科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分子医学、生物医药技术等若干领域已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在国际高水平的学术刊物发表了一批研究论文,获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介导肝脏损伤与再生的天然免疫识别及其调控机制”获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人体免疫应答影响乙型肝炎临床转归及抗病毒疗效”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4月10日,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肿瘤代谢异常的关键蛋白质作用机制及其分子调控网络”及“NOD样受体的免疫生物学及疾病机制”项目启动会在生命科学学院召开。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近年来,生命科学学院作为首席单位共主持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项。

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公共实验中心是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目前已拥有二百多台(价值七千多万元)各类大中型仪器设备。此外,学院还设有集成影像中心、SPF级实验动物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生物工程GMP中试基地等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可应用于多种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


国家著名学术期刊《Cell》出版社推出的《聚焦中国:免疫学》(Spotlight on China: A Supplement to Immunity 2013)专刊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在免疫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成绩、研究动态和未来方向。中国科大免疫学研究所作为第一个单独介绍的机构出现专刊中。


——培养目标——

学院以生命科学领域精英人才培养为目标,不仅注重基础理论教学,使学生既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基础又有广博的生物学知识面,同时还注重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培养具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本科生设有“贝时璋生命科技英才班”,利用所系结合的优势资源,共同培养未来生命科学的领军人才。多年来,生命科学学院已培养出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包括6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多名国外知名大学的教授。学院拥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还拥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本科招生专业:生物科学类

本科培养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iGEM)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是国际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大学生国际科技赛事。我校自2007年参赛以来共获得10金1银1铜共计12枚奖牌,是目前大陆高校获得金牌和奖牌最多的高校。

生命科学学院在中科院北京生物物理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相关院所设有学生科研实习基地,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建有野外实习教学基地,每年聘请院所专家到校上课,同时组织学生到院所进行各类实习实践教学。图为学生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参加野外实习。


2013年5月,全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生物学阶段总结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是首批入选国家“基础学部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高校,生命科学学院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上海生命科学院联合建立了“贝时璋生命科技英才班”,其宗旨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生命科学领域高层次精英人才和领军人才。

——毕业去向——

     以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为目的,学院培养的学生深受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中型生物医药企业和其它相关用人单位的青睐,每年约有30%的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读研率达80%。2013年本科毕业生人数88人,其中获全额奖学金被国外或境外大学录取人数2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7%,保送和考取研究生4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6%,直接工作等1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7%。





 楼主| 兰草 发表于 2014-12-7 22: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院系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14-12-04 中国科大本科招办 [url=]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url]

——学院概况——

地球和空间科学的研究领域由地球内部延伸到行星际空间,包括这个广大区域中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物质组成,以及物质的运动和各种物理化学过程,其目标是以物理或化学为基础,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她周围的宇宙空间,了解地球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其它星体对她的影响,为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减灾,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基础。学院下设地球物理与行星科学技术系和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系两个系,在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大气科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五个专业领域培养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是排名第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地球化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是省级A类重点学科。

——师资队伍——

学院现任院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颙教授。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54名,副教授27名,特任副教授17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大师讲席教授4名,中组部“千人计划”教授5名,“青年千人计划”教授1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名,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5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

——科研成果——

学院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是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地球科学与天文学高级研究中心。每年在国际SCI刊物高影响因子区发表论文数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前3名。1993-2013年期间发表论文中有10篇的引用率超过200次,10篇的引用率超过100次,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一。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15项。有5人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是教育部排名第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包含的空间物理专业主要研究发生在太阳大气、行星际空间和地球空间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动力学过程。研究领域涵盖卫星和空间站运行所处的空间环境对飞行器的安全问题,是我校建立最早的专业之一,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

     我院与奥地利及美国科学家合作,利用欧洲金星快车的磁场探测数据,首次在金星的诱发磁层中发现了磁场重联现象,研究成果发表在2012年4月5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这一发现对金星大气演化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项工作是至今为止国内发表的第二篇空间物理领域的Nature/Science论文。



    20114月和8月,《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子刊《自然—地球科学》分别发表了我院研究论文《过去千年南海水文变化与太平洋沃克环流变化》和《热带太平洋水文记录揭示过去两千年南方涛动指数变化》。上述两篇论文第一作者均是我院学生。

——培养目标——

学院按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大气科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五个专业组织教学与科研,能够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招收博士后。学院注重培养本科生具备深厚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以及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注重本科生全面素质、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训练学生具备坚实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技术,较强的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能力。学院毕业的学生,在各行各业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010年4月,为响应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人才培养举措,切实把“科教结合”培养理念落到实处,中国科大携手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创办了赵九章——现代地球和空间科学科技英才班。英才班每届接收学员30人左右。2013年,赵九章英才班毕业30名学生,13名在国内C9高校(即‘985’一期前九所高校——“中国的长青藤高校”)或科学院相关研究院所继续深造,17名获得全额奖学金去国际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率达到100%。学院与世界众多知名大学和研究所开展了广泛的科研与教育合作。2014年,我院与美国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学院(MIT)分别签署了互派访问学生的校际协议,每年双方可以各自选送10名学生进行为期3至12个月的交流访问。

本科招生专业:地球物理学类、环境科学

本科培养专业: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大气科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

     2014年2月和4月,我院分别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地球、大气与行星科学系和美国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地球物理系签署协议。两校在多个学科领域互派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对方学校从事科研项目和选学课程,双方学校免除学费。这项正式协议的签订将进一步推进双方科研与教学交流,为学生在世界名校短期学习和科研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平台,也为世界名校的师生不断了解我校地空科学事业的发展,为我校科研与教学合作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渠道。


    我院极地环境研究室暨极地生态地质联合实验室以学科交叉为基本生长点,致力于应用地质地球化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现代分析技术为支撑,结合传统的分析方法,研究代表性区域有南极、北极、南海西沙群岛等地全新世以来的自然环境变化等。2013年2月我院本科生和研究生赴南极考察。并携中国科大校旗到达南极冰盖之巅---南极内陆的中国昆仑站。


——毕业去向——

学院从1958年科大建校时起就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经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学院在各个专业方向上的科研和教学生机勃勃、成绩斐然。每年约70%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继续深造。学院培养的学生中已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4人,“青年千人计划”1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16人,8位博士毕业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既培养了以温联星、宋晓东为代表的一大批活跃在国际地球科学前沿的学者,也培养了如邓中翰、张捷、唐明等一批在其他高科技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的企业家和专家,更有多位毕业生在美国和欧洲的著名大学中获得了终身教授职位。2013届本科毕业生98人,其中出国留学23人,占24%;保送和考取国内研究生41人,占42%,工作等34人,占35%。





 楼主| 兰草 发表于 2014-12-7 22: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院系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2014-12-05 [url=]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url]

——学院概况——

学院成立于1998年,其前身是由功勋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于1958年创立的近代力学系。目前学院由四个系组成,分别是近代力学系、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安全科学与工程系,2001年由钱学森先生倡导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也归属工程科学学院。学院设有5个本科专业,即理论与应用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专业,其中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为全国仅有的两个理科力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学院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3个;另外学院还设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和13个硕士点。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现任院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教授,现有院士4名,教授42名,副教授55名。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名,中科院“百人计划”12名,大师讲席教授1名,省部级教学名师2名,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3人。





——科研成果——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同,发明的先进技术被产业广泛应用。先后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4项,中科院及省部委级科研成果奖42余项。2000年以来,学院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5余项(包括重点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高科技项目40余项,国家大科学工程(Lamost的焦面光纤定位部分)1项,其它各类科研项目430余项。

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教授课题组合作,在氧化石墨烯薄膜快速筛选离子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以 “Precise and Ultrafast Molecular Sieving Through Graphene Oxide Membranes 为标题刊登在2014年2月14日出版的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上。同期Science专门对此研究成果进行了展望评述。

    学院与国际及港澳地区高校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与中国科学院所属广州能源研究所、工程热物理所及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目前在太阳能、生物质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图为2014年5月,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学院化石能源系主任、法国石油研究院“新能源”集团高级专家、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教授Benoit Noetinger为师生作学术报告。

火灾科学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在波兰华沙由国际燃烧学会主办的第34届国际燃烧会议上。我校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总计有10篇第一作者论文被接受发表。这不仅在我国研究机构中排在第一,同时位居国际火灾研究机构首位。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火灾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2013年科技部材料领域与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得“优秀”,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基地和学术中心。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北京奥运场馆、上海世博馆、国内众多机场、火车站、国家粮棉储备仓库等大型公共场所。

——培养目标——

学院以培养“面向科技前沿、重基础、宽口径的研究型科技人才”为办学目标,重视学生的数理基础和工程基础,并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实交融的品格,致力于工程科学新知识的发现和应用,依托综合学科优势及广泛的国际影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需求,聚焦未来尖端新技术的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实现学科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术领军人才及产业领袖,创建世界一流工学院。学院于2009年与中科院力学所合作建立“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采用本硕博连读的模式培养,从本科抓起,高起点、高要求,旨在培养一批有志于力学基础研究的精英人才。


本科招生专业:工科试验班

本科培养专业:力学类、机械类、能源动力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依托近代力学系,实力非常强大。力学学科是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亲手创办的,力学作为一个基础工科专业,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对于航空航天、新能源产业、机械工业、建筑等诸多产业领域都起到了支撑作用,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力学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因此国内各个大学都非常强调力学学科的发展。我校力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研都是在世界级大师的主持下建立了,充分体现了钱学森院士所说的工程科学的理念,既科学和工程相结合,培养能适应不变变化的工程技术前沿,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和领导能力的研究型工程师。图为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去航天部相关单位、航天员培训及科研中心学习。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郑哲敏(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钱学森先生博士研究生)为师生作题为《钱学森先生的工程科学思想》报告。

——毕业去向——


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深受社会认可和欢迎的优秀毕业生。到目前为止,毕业生中已走出8位两院院士、6位科技将军,还有一些成长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及商界精英。学院每年有70% 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所继续深造,直接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就业面广,既能从事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又能从事与工程有关的科学理论研究,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2013届本科毕业生221人,其中出国留学50人,占23%;保送和考取国内研究生110人,占50%,工作等61人,占27%。





 楼主| 兰草 发表于 2014-12-7 22: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草 于 2014-12-8 17:44 编辑


《院系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4-12-08 [url=]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url]

——学院概况——


学院由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自动化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和信息安全专业组成,院长为中组部“千人计划”李卫平教授。学院拥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中心),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电磁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和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无线网络通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目前,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均为中国科学院一级重点学科)和3个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授4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0人)、副教授7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 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4人,大师讲席教授3人、目前全职在校IEEE Fellow 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


——科研成果——


信息学院的学科体系完整,专业方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中科大理工结合的优势,在语音信息处理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引领国内语音及语言技术的发展。在若干研究领域和方向上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和一定的国际影响,如无线通信技术与移动通信网、网络体系结构与新媒体应用、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毫米波工程技术、过程先进控制与系统建模、国家新一代音视频标准等。学院大量承担“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还与许多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和著名企业有紧密合作。近年来取得包括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重大科研成果奖励9项,授权专利60多项。



由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的“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在中国科大,作为我国智能语音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平台,实验室依托依托中国科大建设语音合成研究室、语音识别研究室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室、智能人机语音交互研究室等4个核心技术研究室,并依托科大讯飞建设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及工程化应用的技术研发平台、设计开发平台、测试验证平台和技术应用重大示范平台,提升我国在语音及语言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标志着我国智能语音技术和产业发展迈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中国科大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应用示范系统,开启家电等电子产品“无线”时代。该项技术在通信、计算机以及其他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来的电视机、显示器、多媒体终端等设备,都有可能通过安装超宽带芯片而实现无线连接,不再使用复杂的信号线对设备进行连接。“只要插上电源,在哪里都能工作。”脉冲无线电超宽带传输技术是一种无线传输新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功耗、低复杂度和低功率谱密度等突出特点,较当前国际通用的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的速度快出近10倍。


——培养目标——


学院拥有完整的教学体系,一贯保持重视信息科技领域的基础理论,强调科学与技术结合的鲜明特色。在人才培养方面,特别强调学生的数理、信息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能力的教育,提升传统的“工科”培养方式,着重于高技术前沿学科领域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能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更具有技术创新和竞争的能力。


学院设有与微软联合的“教育部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及“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中科院电子所、计算所等联合的“计算机与信息科技英才班”、与长春光机所联合的“王大珩光机电科技英才班”等,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新一代信息领域人才培养方式,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因材施教、发掘学生内在兴趣和潜力。例如新型课程设置、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授课、双语教学、与国际著名大学开展交流活动等,使学生尽早具备国际视野、奠定成为国际一流人才的基础。信息学院学生素以活跃著称,取得了包括3次国际语音技术比赛第一名在内的多项优异成绩。


本科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类

本科培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



微软共同培养学生。依托微软亚洲研究院和我校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一批批中国科大的学生在双方专家的共同培养下,硕果累累、英才辈出。图为微软首席研究与战略官Craig Mundie与我院本科生进行交流,分享了他对未来计算的看法与预测,同时回答了同学们关于职业规划,微软战略等多方面的问题。



“设计创新”是一门为本科生开设的国际合作课程,通过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外高校合作,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国际协作、校企合作,开展创新设计的经验和能力。该课程的宗旨是教授学生设计创新和国际合作的方法和过程。我校是第一个与斯坦福大学进行国际课程合作的国内高校,同时还与欧洲一些大学开展了“设计创新”国际合作课程。



学院以加强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为宗旨,每年开展了50余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如科技讲座与比赛、各类球赛、文艺晚会、趣味知识竞赛、科普进中学、新生宝典、校园画册、义修电脑、传统文化游园会、“走近实验室”学术论坛、爱心接力公益进校园活动、企业高管论坛、快乐周末文体系列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毕业去向——


信息学院先后培养了4名院士,17名IEEE Fellow等,已有5人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高层次人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授予全国各行各业中青年杰出代表的崇高荣誉,在全国前十一届的110名“五四奖章”获得者中,信息科技领域共有7名获奖者,其中有6名毕业于中国科大!


学院毕业生就业、深造的前景十分优异。本科生读研率近75%,其中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比例约为20%,国内深造比例近55%,集中在本校和中科院在京沪的各研究所以及其他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就业的毕业生大多进入著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高技术企业工作,如微软、IBM、华为、中兴、中电集团等,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学院还为极优秀的学生提供“后备师资”奖学金,资助这些学生去全球顶尖高校进一步深造。2013届本科毕业生281人,其中出国留学62人,占22%;保送和考取国内研究生146人,占52%,工作等73人,占26%。





 楼主| 兰草 发表于 2014-12-7 22: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草 于 2014-12-11 10:31 编辑

《院系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12-09 [url=]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url]


——学院概况——

中国科大计算机专业在1958年由老一辈计算机科学家夏培肃先生等亲自创办,1982年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系,2009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创办之初,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自主设计并研制成功了我国第1台通用计算机-107机;1982年与中科院计算所联合培养了国内的首批18个博士之一的冯玉琳博士;1990年获得计算机软件博士学位点;1995年成立了我国的第1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200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起“计算机科学”进入并保持在ESI世界前1%。目前,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拥有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安徽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计算与通讯软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耶鲁大学高可信软件联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大-伯明翰大学智能计算与应用联合研究所等多个研究实验室,与其它学院共同拥有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超级运算中心和信息科学实验中心等科研平台。计算机学科是国家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111引智计划”重点支持的学科,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和安徽省研究生教育产学研基地。作为国家培养计算机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计算机学科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技英才班”项目的依托学科之一,是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首批试点学科,拥有教育部批准建设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阿里巴巴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教授24人,副教授39人,其中院士2人,大师讲席教授3人。另外,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十多位研究员在学院授课、招收研究生。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以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为学科带头人,由教授、副教授以及一大批优秀年轻学术骨干组成的教学科研队伍。

——科研成果——

学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以高性能计算与应用、智能计算与应用、网络与安全计算、可信系统软件理论及方法,以及先进计算机系统为主要科研方向。成果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机器人学术竞赛中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先后获得5项世界冠军、7项世界亚军以及约20个全国冠军,机器人足球的综合成绩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同列国际三甲。在大陆高校中,首次获得了数据挖掘领域顶级国际会议SIGKDD最佳应用论文奖、首次获得了国际数据挖掘大会(IEEE ICDM)最佳研究论文奖。在国际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并成功应用于曙光、联想、华为、中兴等公司的产品中。


2013年10月,第14届国际智能数据工程和自动化学习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举办。一批国际知名学者作了报告,其中包括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Igor Aleksander教授,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Eric Goodman教授,澳大利亚税务署数据挖掘部主任Graham J. Williams教授等。

中国首台采用国产高性能通用处理器芯片“龙芯3A”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60”由我校研制。为中国未来研制国产千万亿次计算机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示范作用,对推动国产高性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23届世界人工智能联合大会于2013年8月在北京举行,是全球最高级别的人工智能会议。我校计算机学院“可佳”智能服务机器人在视频竞赛中获得“最佳自主机器人奖”,在实体机器人竞赛中以全场最高分获得“通用机器人技能奖”。


——培养目标——

   

   学院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的数理基础和宽广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基础理论、前沿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研发与应用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实现与分析能力,受到严格的计算思维训练和全面素质教育的专门人才。

本科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培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与信息科技英才班同学访问微软亚研院。英才班由我校与电子所、计算所联合开办,其宗旨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中国科大特色的一流科学家、研究工程师和其他领域的杰出人才。

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ACM图灵奖获得者John Hopcroft教授来我校访问交流。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Progress in New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Directions”的学术报告。

计算机学院文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独树一帜。女子足球队实力超群,是足球场上盛放的铿锵玫瑰,多次在学校“巾帼杯”女子足球赛上荣获佳绩。

——毕业去向——

   毕业生既可到科研部门和教育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又可到高新技术企业从事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及其应用研发和IT技术管理工作。近年来,获得国外著名大学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比例20%以上,国内读研比例40%以上;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大多进入国内外知名的IT公司、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工作,深受用人单位青睐。2013届本科毕业生100人,其中出国留学20人,占20%;保送和考取国内研究生40人,占40%;工作等40人,占4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5-1-2 01:29 , Processed in 0.2219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