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4年会

[旅游] 河口断桥……看对岸的朝鲜(更新完)

[复制链接]
快乐文竹 发表于 2013-4-7 07: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家父曾经跨过那条江,我也很想去看看,不知何时能成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风筝女子2012 发表于 2013-4-7 08: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文竹 发表于 2013-4-7 07:35
家父曾经跨过那条江,我也很想去看看,不知何时能成行。

家父?  老一辈革命家。。。。
我爷爷和我奶奶  也跨过去过。。。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4-7 08: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1873年 高宗成年亲政,大院君停止摄政,闵妃外戚集团掌权,日本军舰进入汉江口,迫使朝鲜签定不平等江华条约,1882年由于闵妃外戚克扣军饷,因而发生壬午兵变。兵变中起义士兵杀死日本公使馆官员,攻入王宫。闵妃化装宫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闵妃请求下,清朝派吴长庆率三千兵入朝鲜镇压兵变,囚禁大院君,闵妃外戚集团重新掌权。从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鲜驻军。
朝鲜贵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开化派”和以闵妃为首的“守旧派”,1884年12月4日开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划,依靠日本军队发动政变,杀死守旧派官员,宣布和清政府断绝关系。是为“甲申政变”,袁世凯统率的清军应守旧派要求,于6日开进王宫,击败日军,杀死开化派首领,部分开化派首领逃往日本,守旧派重新掌权。
1894年朝鲜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6月6日清军在牙山登陆,日本军队立即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陆,并发动壬午事变,占领汉城,强迫朝鲜签定不平等的《济物浦条约》(济物浦即今天的仁川)。并且组织亲日派政府,镇压了农民起义。
1894年日本和驻朝鲜的清军展开甲午战争。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4-7 08: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明万历年间和大清光绪年间,,,腐朽落后的封建帝国,曾两次出兵朝鲜与入侵者作战。。。。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4-7 08: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1.元覆亡后,李成桂立国后主动归附,为明之"不征之国",且从未侵扰边境,反而事明极其恭谨,出师无名,伐之不义.2.妄动兵戈,劳民伤财.中原统治本就不稳,元季动乱后国力贫弱,妄开战端,可 能蹈隋亡之覆辙.3.纵伐之,北地苦寒,得其地不能耕牧,徒劳无益.且人心不附,今日伐之,明日复叛,后患无穷.至于清,皇太极时因为朝鲜极其忠于明室,曾出兵威压了朝鲜,其实跟灭了也差不多,只是没留兵占领.后来清统治中原时想法就和明一样了,如上分析.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4-7 08: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1274年,忽必烈命“风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立,以千料舟、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为此高丽人、汉人被迫造船、运粮饷,充当士兵,他们深受其害。但忽必烈执意攻取日本,“冬十月,入其国,败之,而官军不整,又矢尽,惟虏惊四境而归”。其实元朝军队仅仅在战争开始阶段取得了一些战果。以后则屡战屡败。如井上靖记载:蒙古于“公元1274年10月初,以船舰九百艘、士兵三万三千人占领了对马、壹岐两岛,……继而侵入肥前松浦郡,……使日军处于不利,不得不暂时退却到大宰府附近。……元军虽然赶走了日军,但不在陆地宿营,夜间仍回船舰。当元军回到船舰后,恰遇当夜有暴风雨,元舰沉没二百余只,所余元军撤退,日本才免于难。”(日本历史称此次战役为文永之役)。美国蒙古史研究者罗莎比的记载则与井上靖相似,他写道,“尽管日本人得知蒙古军队已经出发,但他们的准备仍不完备……他们的武器也无法与蒙古人的长距离武器相匹敌,他们的指挥官也不如久经战场考验的蒙古军队领袖那样有经验,但他们擅长于面对面的搏斗……尽管他们在前几夜的战斗中失利,但突然降临的暴风雨使蒙古军队和船舰在退往旷海中时损害惨重,他们不得不无功撤退。”可见蒙古人第一次东征日本便以失败而告终。这在蒙古兴起以后的战争史中是不多见的。蒙古人战无不胜的神话在海战中被彻底粉碎。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4-7 08: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守军已有前次抗击蒙古的经验,他们在箱崎、今津等处沿岸构筑防御工事,并以精锐部队开进志贺岛(志贺岛与九州之间有陆路可通),与东征元军进行了激烈战斗。”元军战败,退至鹰岛、对马、一岐、长门等地,与姗姗来迟的江南军会合。然而会合后的元军不但不积极进攻,反而因高丽、汉、蒙古统率之间的矛盾而不能协调作战。这样,“蒙古军在毫无荫蔽的前提下,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两方对峙达两个月之久。蒙古军队没有看到胜利的希望。两个月之后,即8月15—16日,一场巨大的台风袭击了库树(音译,指平户)海岸,蒙古军再次企图撤入海上,但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在此次台风袭击下,蒙古东路军损失1/3,江南军损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日本人屠杀或溺死。”汉文史料也记载到,由于元军战船“缚舰为城”,因而在“波如山”的台风袭击下“震撼击撞,舟坏且尽。军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统率范文虎临阵脱逃,“独帆走高丽”[26]。蒙古人第二次东征日本又以惨败而告终。盛怒之下的忽必烈不但不总结教训,反而于1283年再次命令南方商人和东北女真人为他出征日本建造船只、高丽人为他提供粮食。但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每况愈下,理财大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遭到臣僚们的不断攻击,忽必烈终于在公元1286年屈服于朝廷的压力,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至此,蒙古与日本的军事关系以蒙古的彻底失败而结束。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4-7 08: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鲜战争中的十六国联军:根据联合国的决议,以美国为首以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6个国家派部队参战。苏联空军的航空兵部队与高炮部队参加了朝鲜战争防空作战。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4-7 09: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峰先生在他的著作《决战朝鲜》中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的-- 从鸦片战争开始就没有正眼看过中国人的日本人感到的震撼可能最大,"支 那"这个蔑称从"清长之战"起一夜间在日本大众的口语中消失,连沈阳战犯管理所的日本战犯也是在此之后才开始真心实意地接受改造...... 
  整个西方世界也震惊了,打败十六国 联 军的国家竟是不久以前的"东 亚 病 夫"! 
  美国人说得最直接:"美国传统的理想和正义观被中国的大军粉碎了,美国人大概从未受到过如此严重的创伤和挫折!"东方通麦克阿瑟沉痛地发现自己的中国知识旦夕间全部过时了:"必须从这样一个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 
  美国从此承认新中国是一个巨人...... 
  对这场大捷评价最精当的是英国牛津大学大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战争结束几十年后,他在自己所著的《清长之战》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一九五零年十一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4-7 09: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鲜第三次战役时,李奇微因决战失利,决定弃守汉城。 
  对于当时的混乱场面,李峰先生是这样写的:"一批批士兵缓缓拥过汉江桥,庞大得看不到边的机械化部队从江面上的浮桥上慢慢驰过,重型武器将浮桥压入了冰层下的江水......李奇微的心都提到了噪子眼。‘中 共 军只要用重炮轰几下,第八集团军就完了!' 
  韩先楚就站在离李奇微不远的地方,他知道敌军正在溃退,他已经下令全力追击,十几万的美军就挤在那座桥上啊......只要有大炮,哪怕一门都行,然后对着汉江桥轰上一阵......唉,一门都没有,炮兵跟不上来......他的军队只能像人类最原始的军队那样赤着脚在雪地里奔跑......韩先楚狠狠跺了跺冻得铁硬的泥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5-1-18 08:21 , Processed in 0.2600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