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晚秋归来

[原创] 怎样才算学得好?

[复制链接]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07: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透望远尘 发表于 2012-10-29 17:13
晚秋分析的透彻,论坛需要这种理性的分析和讨论,赞


谢远尘版主支持和鼓励。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08: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30 10:59 编辑
pan 发表于 2012-10-29 22:15
是啊,清华还特招个蒋方舟呢?结果成了一个笑话.科大即使设立了B类,但成绩己然是5%顶尖的,你找一找平均分 ...


         好像郭奖B类没有对成绩的硬性要求,5%只是对A类的要求。
        “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发出高质量论文的。”这话说的不错,但须搞清楚什么是“坚实的基础”,如果把高分视作坚实的基础,就等于把基础等同于分数,分数高就是坚实,分数低就是不坚实。还是朱清时说得好:“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一味的去“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哪还有时间,最主要的是思维空间,去搞论文,甚至高质量的论文。请看郭奖A类得主为何鲜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他们不是有着异常“坚实的基础”吗?
       我坚信,凡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来的,至少在他论文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有着“坚实的基础”,没有融会贯通的相关知识储备,何谈独到的见解和系统的阐述?但是,这个“融会贯通的知识储备”,绝不是靠高分,就可以验证和体现出来的。近来,有关专家的研究数据表明,通过考试,仅能考察出相关能力的2%。可见,仅凭这2%的能力,是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但是却完全可以成就高分。
       我绝不是完全否定分数的价值,想考高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我反对的是赋予分数,尤其是高分,太多的内涵和象征。以为高分就可以代表一切,囊括一切。我尤其反对的是:为求得高分,一味的进行反复的训练和机械的思维记忆,带来的结果是,分可能很高,甚至获郭奖,甚至全奖到了哈佛(仅凭高分可能性不大),真是一路凯歌,皆大欢喜,但是。。。。。。,思维的空间干瘪了,原发性的本源创造性思维,消失了。。。。。。,哈佛,只能证明你曾在哈弗念过书,除此之外,还能证明什么?
       出国不是目的!哈佛不是目的!郭奖不是目的!高分不是目的!只有内在的、本源的、原发的心灵求知欲和探索欲,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真正快乐和成功的动力来源和终极目标。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少年网事 发表于 2012-10-30 09: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pan 发表于 2012-10-29 22:15
是啊,清华还特招个蒋方舟呢?结果成了一个笑话.科大即使设立了B类,但成绩己然是5%顶尖的,你找一找平均分 ...

我们这高中有个学生在老爸的帮助下获得了一个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获得了今年的自招推荐.
这个人你继续关注,肯定走不远滴.
少年网事 发表于 2012-10-30 09: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07:33
肯定算是!在交叉学科、拓展学科甚至相异学科有所建树,也正说明兴趣的广泛以及思维的创造性。

谢谢晚秋版主,科大基础宽广,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科大许多学生都不从事自己学的专业,后来发展成为那里的行家里手.科学家们只要不浮操,孩子将来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1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30 11:56 编辑

        我曾经提出过成绩“自然生成”和“妥协”理论,这都是建立在实践操作层面的理念和方式。“自然生成”理论,说到底,就是建立在原生态学习基础上的、对成绩的非刻意追求过程。注重的是——本源的求知欲和探求欲,原发性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妥协理论”,说的是注重在现实层面,寻求最佳和最大化的结合点和平衡点。比如:想全奖出国,又想坚持原生态学习的理念,怎么办?很显然,单纯依靠原生态自然生成的成绩,很可能不能满足国外大学对于gpa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适当的、适度的进行调整,可以适度适当的做一些练习和复习,并把这种状态的练习和复习,看做一个自然的过程,看作是用于创造性思考的自然储备和有机质料。
        我也曾经给家里小棉袄交流过此类的问题,结果是一碰即和,很是默契,我们达成的共识是:不去追求无机过程的机械分数,追求原生态学习并寻求自身和环境的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
pan 发表于 2012-10-30 11: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an 于 2012-10-30 12:02 编辑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08:35
好像郭奖B类没有对成绩的硬性要求,5%只是对A类的要求。
        “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发 ...


楼主总是认为
高分的学生都是质疑精神较为缺少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不注重原理和公式的原发性思考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不注重原生态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不会融会贯通能力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没有创造力的学生.
     
    不知这些结论是从哪来的?
    不然楼主为什么总是把高分学生与这些能力对立起来呢?

    如按用佛学来搞科学研究的朱院士所说,那所有的中外大学都应优先选80分的学生了?
   身体健壮也可能有病,但确可大幅度的降底得病的几率,即使是一个有病之人,身体健壮了也可以减轻病的发展,不能因为个别身体健壮的也有突然病死的就认为人们追求身体健壮就是错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12: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30 13:07 编辑
pan 发表于 2012-10-30 11:51
楼主的总是认为
高分的学生都是质疑精神较为缺少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质疑精神较为缺少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不注重原理和公式的原发性思考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不注重原生态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不会没有融会贯通能力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没有创造力的学生.

这些都是全称判断,我从没有这样说过,我说的是:高分学生中,的确兼有以上各种能力的,但是,按照现有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又很难全面体现出这些能力,也就是说,这些远胜于知识本身的本源性能力,通过短短的一、两个小时的考试以及少量的考题,是不会全面考察出来的。所以说,高分和能力的对立,不是主观的,不是谁认为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对立,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试想,同样考90分,一个是高考型的学习方式,一眼不眨地盯着老师的眼睛,一字不漏的记着老师上课讲的话,一句不漏的把课本反复的看,一题不拉的反复做习题;一个是原生态学习的方式,主要依靠自主学习,注重思维的特异性、差异性和发散性,并适当的进行练习和复习。结果都考了90分,这分数背后的内涵和意义能一样吗?以后要走的路能一样吗?当然,还是那句话,不排除两类学生的一体化,但这一类学生,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如果高分就可以代表以上所有能力,哪怕是大部分能力,老美又何必费心劳力的,跨越太平洋,进行长达每人几小时的面试?学生又何必煞费苦心,精心去写PS,全力冲刺科研论文和科研经历?就连国内大学的自主招生,比例数不也是连年增加吗?要是分数可以代表能力,这些高校,又何必多此一举?

诗意江南 发表于 2012-10-30 12: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08:35
好像郭奖B类没有对成绩的硬性要求,5%只是对A类的要求。
        “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发 ...

“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深有同感!特别在应付高考时,孩子真的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资源,最后基本变成了考试的机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12: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shally 发表于 2012-10-30 12:42
“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 ...

真实的写照!谢谢。
诗意江南 发表于 2012-10-30 13: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父母都是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退休后,悉心培养我家小棉袄。他们重点培养孩子的是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孩子的特点,从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从小到大孩子一直很轻松、很快乐地学习数学。虽然在应试教育中,由于一些小错误,她常常把会做的题做错,经常得不到高分,高三时她常常很苦恼,但这并不影响她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原生态的学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5-1-4 16:15 , Processed in 0.23947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