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82|回复: 13

教授联名信作者之一:北大高考改革要让状元消失

  [复制链接]
秋枫 发表于 2010-11-17 10: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授联名信作者之一:北大高考改革要让状元消失  
2010年11月17日 07:26:22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北大11名教授联名信作者之一陈跃红:

北大高考改革要让状元消失

11月8日,北京大学11名教授联名致信北大校长,呼吁启动高考招生改革,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此信件内容被公开,其实是北京大学为出台新的招生改革方案“投石问路”。

今天,公开信的作者之一、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陈跃红教授接受包括本报在内的几家媒体专访,针对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出了回应。他说,教授们的改革理念得到了校长的支持,也给学校招生办带来了较大的触动,他们也想设计出一套可行的改革方案来。“先听听民意,如果大家都支持,并能得到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的支持,北大就可以选择招生量不大的两三个省份进行试点。”陈跃红说。

陈跃红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战略研究小组召集人,但他声称此次接受媒体专访,仅是个人行为,不代表北大校方。他同时表示,北大的特点是如果教育部同意改革,教授说话是算数的。

按照陈跃红的设想:“一旦实行这个制度,状元就消失了,最低录取分数线也消失。它甚至会撬动目前的高考制度。”他也很清醒地认识到:在试点的基础上,应该有一批学校来做这样的事情。如果只有一个学校,这个制度撬动现实的力量太薄弱,就算加上“985”院校也不行。如果“211”院校都加入了,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转变。

生源大战很恶劣

“高校间生源大战越来越激烈。招生竞争演变到这样一种程度:高校已经不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招生,而是在求学生了。也没有人去考虑学生是不是适合来这所学校读书。”陈跃红说。

在一些“985”高校,早已爆发了高分考生争夺战。每年冬天,许多高校会专门成立不同省份的招生组,成员从两三人到十几人不等,并派遣他们进入各地区和重点中学进行生源摸底工作。有的学校为最后阶段争夺高分考生甚至提前一年就做了准备。更有甚者,有一年,一所高校为了争抢某省的一名“裸考状元”,学院的院长、党委书记、招办成员等人都赶到该省去游说,单是飞机票就买了8张。

“高校为争生源到了动钱、动专业、动出国的程度。为此,学校要动员很多力量去做工作。”陈跃红说,有的学校为了不让这个高分考生和别的学校见面,干脆把他们送到外地旅游。

有的家长干脆拿着孩子的成绩去跟学校谈判。曾经有家长向某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员表示:甲学校答应给我5万元,专业任我选,你怎么办?这所学校只好回答说:我给你6万元,去个好学院吧。但是,这名家长又找到了另外一个高校,对方给出了更高价——10万元。还有的学校向家长许诺:大学四年期间送你的孩子出国学习一年。

他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奖学金这种鼓励措施,已经变成了买学生的方式,学生就像是商品,“这种导向是多么恶劣”。

据他了解,学校招生好坏的硬指标包括两点,一是高分学生有多少,二是当年的录取分数线最低是多少。“这是招办主任的政绩观,它导致大学之间的争夺生源战发展到了现在的白热化程度。”陈跃红说。

“我们现在的麻烦是把分数线绝对化。高校录取学生,不是招生,而是按照分数线去抢生源。不仅仅在一本院校,在二本院校,甚至三本院校都在抢生源。”陈跃红说。

而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使中小学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按照高考指挥棒来转。中学是万校一面,大学是千校一面,都是遵循一个模式,怎么能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

家长有本事在24小时内搞定5名教授吗

社会上最热点的话题是,担心这个良好的初衷,如同高考加分一样,在执行过程中会变味。参加面试的教授怎么能抵挡得住人情关系网?

在陈跃红看来,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地区招生时间长了,腐败风险就会出现。而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这样的风险。所以很多参与的老师都认为,实行考后面试,从程序上减少风险。“是一个人决定重要,还是一群人决定重要?是招生人员决定重要,还是专家决定重要?腐败是搞定一个人容易,还是一群人容易?”

陈跃红表示,参加面试的教授选拔应该有专门的机制。按照北大自主招生的方案,往年的教授面试团队中,大约80到100人左右,每年这批人都要轮换。而刚毕业的博士不可以参加面试。

教授组成的面试专家组则要实行程序上的管理。“简单说就是三道防火墙:省籍回避、时间压缩和独立打分。”陈跃红说。他解释,第一是省籍回避,比如江苏人不能到江苏招生;第二是抽签制度,学校提前三天通知教授培训面试事宜,直到最后24小时,才通知教授抽签决定所去的省份。第二天教授就上飞机,到了地点就考试。“就算知道哪个教授去考试,但是你有本事在24小时之内搞定5个教授吗?我看这个机率为零;第三,北大自主招生面试实行6年,教授们各自打分,不能面谈。6年来对教授面试打分的有效投诉为零。

北大目前的自主招生只是解决5%-10%的学生,无论是投入时间还是精力都非常大。“如果真正实行这个制度,自主招生可以取消,甚至北大录取的全部学生都可以进入这个程序。”陈跃红说。

北大面试避免招收五种类型学生

网上常常有人问,你的教授能判断学生是否适合这个学校吗?

“哪怕教授的题目有一定的偏见,但是筛选的成功率是高于高考的。这个录取标准,不是选好学生,而是选合乎学校个性的学生。”

陈跃红看来,北大多年的经验证明,面试是成功的。他介绍,面试一般采用无组织面试的形式:一组学生进来,教授们基本不说话,给出两组题目让学生选择。学生拿到题目后,只需要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剩下的是主体发言和参与发言。而教授们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反映作出判断。每个面试命题要经过多轮论证。陈跃红透露了命题的四个原则,一,这个题目一定与现实生活有关系;二,这个题目一定不是只运用一种知识;三,不是只有一个答案;四,这个题目具有可批判性。

北大也会培训教授避免招收五种学生:歌功颂德型、大专辩论赛型、故意作秀型、一味批判性和颠三倒四型。而组成面试的专家组一般考虑三个领域的组合: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该通过专门选拔人才的专家来完成面试。陈跃红认为,在中国这是不可能存在的,“那是一种科学化的实验,把学生当成一种模式,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问题,即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陈跃红说:“不要小看北大教授的面试水平。”他认为,教授们完全有能力在一个小时之内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做出比较到位的判断。

种地插秧修水库,爬树掏鸟都是素质

对教授们的提议,社会舆论最关心的一点是担心它会对农村考生不公平,抬高农村学生进入北大的门槛。

陈跃红倒不担心这个问题。“优秀的高中生呈现集中化的趋势。”他说,经过10来年的发展,除了最发达的省份,大多数高中集中在县城,并包揽了有希望报考985院校的学生。北大招生基本能覆盖到这批优秀学生,能保证公平。这也是今年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扩大到200来所中学的原因。

按照教授们的设想,陈跃红希望北大招生加大面试力度,比如使最终录取人数与参加面试的人数比达到1:2。很多人认为面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素质教育,而这不能与唱歌跳舞划上等号。

“我们的题目设计要改变这个局面,用周其凤校长的话说,种地插秧修水库,爬树掏鸟都是素质。”陈跃红介绍说,从去年的自主招生开始,北大已经有这个意向,在设计题目时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也有调查表明现在考入大学的农村考生并不熟识这种素质,甚至他们在进入大学前比城里孩子还受宠,不会种地,不会插秧,不干家务活。“但是他们要求改变命运的迫切性会大于城市学生。在努力程度上,也要高于城市孩子。他们的很多素质,比如,适应社会的能力,就比城市孩子强很多。面试的谈话会更重视这个方面的素质。”陈跃红说。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面试成本。现有的自主招生有利于城市孩子,有的城市孩子同时跑几个省参加考试,成本很高。改革以后,将放在本省进行面试,成本会有所降低。在陈跃红看来,现在的招生大战导致成本上升,抢一个生源要花上几万元。与其这样,不如资助农村学生参加面试。

他也承认,优质学生的竞争非常激烈。这里面的问题是要质量还是公平。以他个人对北大的理解,首先要重视质量。“现在质量表现出来的是能说会道,知识的丰富性和前沿性。另外一方面,重视质量,还要关注学生的潜质,不是说话多的就是好学生。”(记者 原春琳 李斌)
 楼主| 秋枫 发表于 2010-11-17 10: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周其凤校长的一封信  
2010年11月09日 07:30:46  来源: 北大新闻网

就招生改革方案征求意见

各位北大同仁、校友:

近日,其凤收到高松、文东茅等11位老师的来信,建议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号召,进一步加大我校本科招生改革力度,打破“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来信非常认真,对现行招生方式进行了客观评价,对改革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都做了很好的阐述。本人完全同意这个建议。但是,招生改革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生怕考虑不周,因此决定将该建议周知各位,听取意见,以求完善。请将您的意见发送招生办公室或我本人。

多谢您的支持!

周其凤

2010年11月8日

北大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周其凤校长的一封信

周校长:

我们是一群长期关注并不同程度参与招生工作的北京大学教师,怀着对北大的深厚感情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焦虑和期盼,向您和北大招生委员会写这封信。

我们都十分清楚,生源质量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 ,高校招生录取的标准对基础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对整个教育系统而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北京大学曾经在招生工作中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包括率先进行自主招生、大类招生、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在选拔优秀学生、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局部改革措施所产生的作用有限,就整体上而言,目前我校实行的始终还是一种“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即只能依据高考分数做出录取与否的判断、并且被动地接受数量有限的高分考生的挑选,导致以高校主体质量需求为前提的主动招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被动的根据分数划线后的“拉生”、“求生”活动,并由此埋下种种影响未来中学甚至大学素质教育的隐患。即使是在可以一定程度降分录取的“自主招生”和“校长实名推荐制”录取体制中,目前“分数线”也还是压倒性地超过面试成为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与途径。多年来,学校的招生工作队伍为选拔合适生源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是,面对目前的高考模式和招生局面,他们的工作正变得越来困难,并且越来越受到唯一的分数线标准牵制而难以有所作为。

我们认为,高考作为一种长期实施、较成功和成熟的大规模考试,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思维能力等方面,在对学生的智力、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进行分类分层区分上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不同区段的高考成绩确实可以作为不同高校招生的最重要依据之一。但是,如果将其作为学校选拔学生的唯一标准,以简单的一两分差别作为判断录取与否的硬性尺度,而不问学生的素质如何?专业理想如何?对于本校的热爱与否?这样的录取必然给以后的培养带来太多困难。显然“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是不符合我校人才选拔和创新型、引领型人才培养要求的,也难以全面体现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我们认为,至少在北大,已经到了必须下决心予以改革的时候了。

人的素质具有多样性,包括品德、意志、体质、情感、兴趣、志向、习惯等在内的诸多重要素质都是高考难以有效考查的,“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必然会引发中小学教育过于注重考试科目和内容,而忽视其他素质培养的倾向。长此以往,民族素质将不堪设想。凡高水平的大学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办学目标,也都会在招生方面突出其办学特色要求,而在“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下,高校无法根据自身需求选拔学生,面对少数虽然分数高但不一定适合本校培养的学生无法淘汰,面对略低几分的优秀农村考生也爱莫能助,自然难以突显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水平。更有甚者,在这种体制下,各高校为了所谓“社会声誉”和生源分数线排名,招生工作不是各取所需、量才录用,而是演变为一场拉高分考生和抢“状元”,比分数线高低,甚至比奖学金数额的混战;某些学生和家长凭借一纸高考分数条待价而沽,盲目追逐所谓热门专业,结果不仅会在招生工作中形成恶性循环的不良竞争,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人才培养的质量乃至社会风气都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我们对此十分忧虑。

北京大学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我校也明确提出了培养“各行各业引领型人才”的战略目标。学术科研、社会治理、实业经贸等不同行业对引领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不同;作为一所拥有人文、社科、理学、工学、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不同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招生要求也不尽相同。近十年来,北京大学在个性化、多样性人才培养体制和课程体系方面已经做出巨大努力并取得很大成效,这就使得实行个性化、多元化的学生选拔体制显得更加紧迫。

我们在教师岗位的长期实践也已经证明,尽管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但在达到一定分数线区段水平之后,高考分数在进一步的人才筛选和区分方面就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在高考分数接近的学生群体中,综合素质,尤其是兴趣、抱负、专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将是个人未来成长的重要因素。

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北京大学应当进一步加大招生改革力度,率先打破“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即在以中学学习情况和高考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考生提交申请和多学科专家团队面试的环节,加强对学生求学意愿动机、平时表现、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的考察,以此综合决定对学生的录取与否,从而维系招生工作中高校的自主性,扩大高校教师在招生选拔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为了实现这一改革,学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科学严谨的程序设计和制度安排,以确保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拔原则,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其实,这种在笔试基础上进行面试招生的制度,是世界著名大学的普遍做法,在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工作中也有着长期的、成功的经验。因此,我们认为,北大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将这一成功体制引入到本科招生工作中来,并在一定范围内试点之后,逐渐推广。

“北大是常为新的”,北大在全国高校招生方面也应该努力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因此我们认为,北大的招生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也适逢其时。

尊敬的周校长,我们深知您是一位具有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校长,盼望您能认真考虑我们的建议,推动这一或许具有突破性意义招生改革。

此致

敬礼!

致信人:

高 松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院士)

陈十一 (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

饶 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文东茅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叶沿林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跃红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吴国盛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潘剑锋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康 健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2010年11月5日
lao90286 发表于 2010-11-17 10: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愿能成功,哪怕是失败~~
星空0414 发表于 2010-11-17 10: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在招生上吃螃蟹的勇气是可敬的!
05-云栖竹径 发表于 2010-11-17 21: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早日改革成功
zkg 发表于 2010-11-18 08: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到现行制度是“一考定终身”,北大教授提出的是“一面定终身”!不知道怎么样?
lao90286 发表于 2010-11-18 10: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难说啊难说~~~
hanbin 发表于 2010-11-18 13: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要有人敢第一个吃“踢开高考”这只螃蟹~~
HEIBEI家长 发表于 2010-11-18 18: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的观点
疏影 发表于 2010-11-18 18: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大学不考试行吗?在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行不通!!!何况在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5-1-4 16:33 , Processed in 5.5002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